应邀出席花都区教研院组织的活动。
最初,和汤院长沟通,想把整个活动设计成一个面对面的工作坊,邀请一位花都教师上一节公开课,所有与会老师一起,借助人工智能听评课系统,观课议课,从做中学,尝试、体验、领会和掌握人工智能在教研活动中的实际应用。
后来,因国庆期间多地有零星疫情,活动就变成了我在家,花都区参加活动的所有老师集中参加。
再后来,为了安全起见,直接取消了面对面聚集:所有人都各自居家,在线参与这个活动。
依照汤院长的要求,我昨天分享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与课堂研究:用极简教育技术支持观课议课》。
在活动中,我从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入手,系统回顾了半个多世纪来国内外技术支持的课堂观察工具和研究的进展,最后就人工智能助推观课议课教研活动分享了我的五个建议。
在活动开头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在线互动,试图征集所有与会一线教师对听课评课、观课议课、以及相关教研活动的观点和看法。
这实在是我们向一线教师学习的重要契机啊!
我设计了下面这样三个问题:
1、听课评课,观课议课,我们到底在观察什么?
2、传统听课评课/观课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一线教师期望从课堂观察和研究中获得什么?
以下为参与这个互动活动的与会教师们的观点。
听课评课,观课议课,我们到底在观察什么?
学生的活动反映,教师的教法。
教学效果及目标达成度、教师和学生行为。
观察教学。
课堂生成、学生参与情况、教学目标达成度。
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
老师的行为。
看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达成与进行,看学生的课堂反应,教师的引导。
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实施情况。
看学生反映,研内容处理方法。
观察老师上课的亮点,学生的上课反应。
1. 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2.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3.观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有真正的学习发生。
学生学习状态。
观察教师怎么教的,上课的步骤,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观察教师的教学设计流程,教师如何实施和落实教学设计,设计了什么活动,学生的反应,课后目标的达成,立德树人的效果,核心素养提升情况等 学习目标,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的匹配。
观察老师是怎么样教,怎么样组织学生活动,学生怎么样参与活动。
观察教师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观察学生状态,探索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教师的素养,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的有效课堂设计,学生的课堂活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与学之间的默契程度。
参与度,有效性。老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
观察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观察学生,观察老师,整节课的流程设计,效果如何。
教师组织实施课堂的能力。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
学生的输入内化和输出情况。
观察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么样。
观察教师教,学生学及师生互动。
观察课堂内容完成度,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掌握。
观察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写生反应。
教学理念、教学手法、师生交流。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听老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教学活动设计。
观察别人的优秀经验。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①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情况;②教师对重难点是如何突破的;③回答问题的学生位置;④课堂有无新的生成。
听课评课我们观察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在课堂实施中的达成度,观察学生的反应,接受程度,师生的互动等师生的互动。
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等。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评价方式。
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学生的课堂反馈,老师的教法,课堂目标的达成度。
老师的教学行为,教授方式,手段。
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活动展开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的组织,学生的反应及反馈。
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状态以及有效性。
观察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是否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状态以及有效性。
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预设目标是否达成。
学生参考课堂活动的情况。
找课堂的亮点,目标达成了没有。
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目标达成度。
课堂学生的学习实况,教师的教学互动,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学习的效果;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传统听课评课/观课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关注任务完成度,忽略了学生的活动。
存在时空限制、无法复制及后续较难二次研究。
不能暂停、不能重看、不能多角度观察。
理论知识缺乏、高度不够。教师的教学方法。
观察点较分散。
一是场地局限,二是意见没有更好地呈现和探讨。
主题不明确,分工不明确,随意性强。
表层研究。
滞后性。
1. 观课没有侧重点;2.议课随意性较大。 多数关注教师讲授。
主要是目的不明确,也不懂得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观课议课。
客气话比较多,热闹就是好。
没有带着问题去观察,带着目标去观察。
教师教得较多。
受观课教师个人角度视野的限制。
评课不能与课堂同步进行,只有部分老师参与评课。
注重教师方面。
流水线化。
不能多角度评课议课。
只听评课,没有延续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利。
上课教师关注任务的完成度,未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师在听课时,也只能亦步亦趋,无法暂停,只能暂时写下自己的想法,后续才有讨论与点评。
比较单一。
观察角度有局限、仅局限于当堂课。
对于课堂延续性关注不到。
大多关注教师怎样教,忽略学生学得怎么样。 模板化,评测主观化,缺乏数据支撑。
教师讲得多。
活动流于形式。
多数关注教师讲授。缺乏理论依据;主要观察教师的教,不够全面;评课的语言较口语化……
主观性强,缺乏数据。
上课的学生类型可能和自己的学生存在很大差别,导致别人的优秀教法可能不适合运用在自己身上?
缺乏理论知识的引领。
传统的听评课比较重视老师对知识的传授,新技术的运用对课堂教学的助力在哪些方面关注不多。
只关注教师的设计与学生的反应,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一言堂或单向评价过多,教研活动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观察点不明确,评课缺乏体系。
乏味肤浅的点评,没有触及到教学深层次的专业性问题,评课时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评议组织不到位。
无法暂停回放,可能会错过一些信息。
流于形式,方法不当,重听不评。
只关注到其中某个点,特别是教师个人表现。
教学活动效率不够高。
表层研究,活动多,任务多,但收效少。
不能多角度去观评。
把重点放在其中一个观测点,而且是关注到好的一方面,对于值得提升的地方缺少思考。
不能多角度去观评。
不能大面积得到较为精确的教学及时反馈。
形式。
公开课感觉都很完美,找不到问题。
如果是自己上怎么都完成不了任务,目标不能达成。
注重观察课堂上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只注重课堂表面的气氛,没有进行有效评价。
实效性不高,因为时间的限制不是每个老师都有机会发言,表达自己观点。
一线教师期望从课堂观察和研究中获得什么?
提升教学实践。
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如何上好课?如何教才能使课堂高效?使得学生真正学到我们希望他们学到的程度。
获得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期待学习上课老师设计的高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的指引和启发。
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问题。
解决自己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学到上课老师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
能在观察和研究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学生听课和学习效率。
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获得一些上课老师好的方式,如:教学设计,如何用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带动学生,推动了课堂的进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新式理念。能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怎么样去组织好课堂活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好地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更好的课堂观察方法。
学习别人优秀做法,提升自己的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
找到符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指导和如何提高有效性。
学到好的教学方法,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给自己的教学以启发。
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的,如何将课标与其联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能获得更多教学上的改进 。
课堂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的应对解决方法。
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学习如何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升课堂效果。
怎样优化课堂?
希望对教学问题有实质性的解决方法 学习优秀者,提升自我。
在观课中对比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观课后对认可的教法进行模仿与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理念与活动设计。优秀的教法,还有针对同类型学生的处理办法。提高教学实践。
如何提高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如何用新科技助于课堂?
希望从中获取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观察他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习借鉴,开启思路。
能从课堂中学到有价值,有助于教学的活动和方法。
如何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
教学方式方法。
有哪些有效的做法可以应用在自己的课堂中,提升课堂效果。
期望在课堂中得到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和启发。
促进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好的教学策略。
吸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学习优秀的做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法。
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设计的活动实施情况。
每次都有自己意想不到亮点。
课堂上教师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课堂上如何学会学习,实现能力的提升。
获得教学的最佳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
提升教学效率的模式,如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上课更加专注?
各位亲,
关于这三个问题,
您怎么看?
欢迎您跟帖分享您的高见
为了便于阅读和识别请在您的观点前面加上序号
期待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