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6大看点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正式成为国家课程。

此次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是其中的1个。

这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科技)教学的一次重要改变、重点转向和重大革新,也必将引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通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学习课程标准,自留地君认为,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6大看点,这里跟各位朋友分享学习心得:

1、信息科技,要把“科学”加进“信息技术”

很显然,这次的课程标准,“科学”加进了“信息技术”之中。

这不仅课程的名称的简单改变,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

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这门课程的目标发生了转变,要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素养,转变到信息的技术素养、科学素养和伦理与社会责任。

过去,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过于强调操作,这次课程标准把“科学”放进去,突出体现信息科技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而不只是打字、会操作、会编程,不仅仅是熟能生巧,更要教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科学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对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进行了重新定位

过去,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国家级的课程标准,部分省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

这次发布的这个课程标准是教育部正式发布的,是国家课程标准。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进行了重新定位:

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观,提升国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3、关注学科间联系与整合,注重课程与生活的结合

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通用技术,或者是过去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甚或是中小学流行的创客教育和STEM/STEAM,关注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这个是正确的方向。

无论是教育哲学家杜威,还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或者是奋战在一线的无数教育界仁人志士,相信大家都会认同学科统整融合,切近学生生活的课程与教学方向。

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在课程设计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课程在目标与内容架构上注重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加强了对共通性素养的培育。

在信息科技课程中,也非常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4、梳理出了六条信息科技学科逻辑主线

依据学科概念的逻辑关系梳理出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

这次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这六条信息科技学科逻辑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

在不同的学段,信息科技课程侧重点不同。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这样,中小学生就能够通过信息科技课程体系的学习,在六条逻辑主线上得到递进的、螺旋式的提升。

5、课程标准突出了“自主可控技术”

如果阅读这次的课程标准,人们不难发现,在标准中不仅提到了“自主可控”,而且把“自主可控”放在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理念的培育;学生自主可控、尊重原始创新意识的引导。

当然,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并不是让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研发出自主可控的技术,而是要让学生懂得,从小就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追求,为未来国家自主可控做好准备。

6、课程标准强调了学习、创新和人的发展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依旧突出强调人的素养,信息素养。

但是,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课程标准中突出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单凭这一点,就必须给这个课标点赞。

Photo by Johnnie Walker

点赞、评论、转发,回复“信息科技”

给您分享《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