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出在哪儿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昨天上午,硕士生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课。

之前,我们共同学习和研究了教育技术/学的历史,接着,我们要开始学习和研究18种技术增强学习(TEL)的理论了。

在课程的导入环节,自留地君说:40年前,人们大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整了十来年,效果寥寥,于是,换了个新词汇,叫“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也许是觉得“融合”比“整合”合得更好吧?!

再过了十来年,又换新词了,改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意思大概是“深度融合”比“融合”合得更加地如胶似漆吧?!

甚至更长远地来看,在过去差不多100年来,许多教育技术促进学与教效果差强人意。

问题出在哪儿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自留地君设计了一个纸条范活动,邀请每一位同学扫码用手机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再邀请每一位同学对自己支持和认同的观点点赞。

在下面罗列的,就是49位同学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每一行前面的数字,表示支持和认同这个观点的人数。

图片源自 Unsplash,特别鸣谢!

23 对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期望太高,在这种过高的期望中,逐步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技术才走真正的出路。

21 问题在于两种分离:一是教育和技术分离,其重要体现是教育学的其它分支不了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也不了解教育学的其它分支;二是教育技术研究与教育技术实践的分离,过度追求新技术而忽视了新技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沉淀和积累。

15 技术没能真正为教学者赋能,教学者习惯消费而非创造从而难以赋能。技术和教学者之间的改变之间并不协调,二者的改变往往错位,导致技术领先,教学者未变,或教学者需求改变,技术未能及时调整。12 差强人意不代表没有进步,有可能是因为达不到人们的期望。

11 更新迭代迅速,一个技术还没有研究透彻就到了下一个技术的时代,一线教师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11 我猜想是因为教育技术发展过快,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过于关注追逐新技术,而忽略了技术使用者的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0 1.技术本身可能和教育教学规律融合得很好,不符合教师和学生的特性 2.教师、学生的教学学习习惯还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3.教师、学生缺乏更实质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不知道怎么用才好,最后就不想用了。

10 每每新技术出现,就总有无聊的取代论出现,从未间断。人们把关注点放在新技术的各种外显的新鲜上,忽视内在的方法论。所以必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7 我的想法是技术促进学与教效果不好, 可能是因为并不是因为教与学实际的需要而产生了技术促进手段,可能是商家追逐利益的关系而推进,不是教与学实际的需要。我们往往总是在不断追求新技术,但忘了想一想新技术真的被需要吗,真的可以很好的解决特定的问题而不带来新的问题吗?我想,如果在研究之前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我们的研究或许会更有价值,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效果也能有所体现。

6 换汤不换药的名词阐述,但是不曾想原来的药的药效就差强人意。简而言之就是对教学原理和学习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待解决。

6 未开展大规模的社会实验研究,没有从大样本中得出技术改变教育的规律。6 没有将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进行思考,只考虑到了教学过程中某一方面的改善。比如老师说的电子白板就只考虑增加教学的交互性,而忽视了使白板的老师的技术水平,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对技术的接受程度。

6 1)教师本人没有融合,或者说没有为融合贡献才智,单凭教育技术人员无法深入到学科内部 2)技术发展太快,技术对人的影响是多样性,对于技术的全面、深入研究落后于技术发展本身 3)经济因素造成的不均衡,社会因素造成的教育核心理念的保守等等,这些教育技术外的因素。

6 我国中学大部分是老教师,老教师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比较慢,再加上对新技术的排斥,因此使用减少;我国的高考制度,导致课堂以成绩为导向,使用技术参与课堂,要么学生感觉流于形式,要么教师感觉浪费时间;教师本身很多任务,没有很多时间让他们钻研技术,因此会造成技术使用效果不佳。

5 技术没有精用。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往往只关注技术,却忽视了教育,在还可以真正发挥出这种技术的最大价值时,就被其他更新的技术吸引。除此之外还有教师观念的转变。

5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不够高,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一线教师任务繁重,无法更好地快速掌握对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产生技术排斥心理。第二教育技术人提供的服务不够直接一线教师的需求,出现有产品不推广,有产品不精品等问题,最终造成技术促进教学的效果不佳的问题。

5 对学与教效果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一线教师,学与教的效果不是开发商决定的,也不是专家学者能决定的,一线教师总是被代表,应该听听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目前国内学校,一线教师在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家校沟通方面花费大量时间,教学任务也比较重,教师可能也没有足够地精力去探索教学创新,这可能也是很多教学设备教学模式到了一线教学就难以全面推广的原因。

4 大家都是考虑有什么技术能用,没有考虑教育需要什么技术,然后针对需求开发技术。

3 用技术取代人的出发点从一开始就走错了。

3 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只从技术的角度考虑,效果肯定是有限的。

3 1、经济和发展问题,技术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在教育中得到普及 2、技术本身问题,技术对教育的促进是否真的有像我们想象和研究假设中那么好的效果呢?

3 技术与人的“接口”“接触不良”。技术引入教学必然连带引起教学模式的变革,但许多课堂要么单纯地引入技术而教学策略与方法没有随之改变,要么是固守旧模式不愿意进行这样的改变。

3 1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不熟悉或不能灵活的在课堂中运用技术,或者教师疲于革新自己的课堂,从而不使用技术 2技术开发商没有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设计产品,导致产品功能与教学不适配。

3 1.技术设计未能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很多技术功能虽炫酷,但教师并不会使用,或者说使用的频率较低。2.教师观念跟不上技术变革,一大部分教师不愿更新教学方式。3.技术的实际落地与教育资源不匹配。

3 我们一直追求新技术,却没有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思考,教育现在有什么问题?它需要怎么样的解决方案?在实施这些方案的过程中是否需要这些技术或需要哪些技术?而不是这些技术有这样那样的作用,我们就要大行推广。

3 作为一线教师,深刻感受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常常是花在琢磨技术上的时间远远多于花在知识传授上。师生常感到本末倒置,这点也常让学生对项目教学之类的教学改革极为抗拒。

3 1. 早前技术发展水平不高,对教学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 2. 技术产品同质性高,不断有新技术用来解决同一领域的老问题,眼花缭乱 3. 人们的信息意识与素养不足 4. 使用技术辅助的远距离教学效果不如人意,产品需求需要深入发掘2 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不乏教育者过分的追求技术本身的变革,进而忽视了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没有真正达到以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效果。

2 1.理论研究者们对技术促进教学的认识不深刻 2.技术的使用者们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缺乏运用过程的反思 3.技术发展迅速,人们总想跟进潮流。

2 问题可能在于技术的更迭太快了,而探索一项技术如何应用于教学的步履比较慢。当人们都在一味的追求研究最新最热的技术时,之前探索的运用于教学的“新”技术就被抛弃了,导致之前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技术促进教学的效果也差强人意。

2 过多关注技术带来的实际效果,而忽略了课堂本身的设计。技术在教与学中发挥着辅助性功能,对教与学的实质性影响有限。

2 1.教师的观念没及时转变。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而不是需要用技术的时候用技术。2.教师的使用水平没与时俱进。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教师的使用水平都没跟上 3.家长的观念抗拒技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家长认为利大于弊,就拒绝技术。

1 师生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运用能力不强,难以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1 教育太复杂,技术变化又太快,或许是教育赶不上技术步伐,或许是技术没深入教育的本质,没有其化学反应。

1 这就是著名的乔布斯之问!

1 1.部分学校没有相应的硬件条件;2.教师使用技术工具有限3.技术工具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一定影响。

1 1.技术装备采购进学校后,后续出现的技术故障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2.教师很少能根据自身优势创造性地运用技术装备开展深度教学,对于技术的使用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图像呈现阶段,缺乏创新应用,以使学生高效深入地学习。

1 对于技术的定位不够准确,很多学校只是在硬件上变革了,但还不能将教育技术较好的融合在学校教育中。

1 技术的功效取决于它所支持的教学模式。对技术产生争论的症结更多应在教育学的对立观点上。比如,一个喜欢建构主义模式的教育者可能需要激发学生探索的工具,或者不想用预先设定的教学模式限制学生的思维。而一个行为主义的教育者则可能喜欢操练和实践,却很少利用做项目的工具。

0 1.教师!

0 研究者、开发者无法完全站在教师一线教学的角度设计技术。

0 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发现使人们忙于追逐新技术,而忽视了人作为教育的主人翁身份,没有能静下来思考应该如何利用技术促进教育教学。

0 技术对教与学的促进只是停留在表层,没有触及到其本质,因此无法出现根本性的变革。

0 1 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发生改变,只是用老一套模式来应用新的技术,其“教育根本”并没有变。2 大部分老师并不会真正使用新技术。3 经济不够发达,技术不普及。

0 1.强调理论,实践不多 2.教学理念没有更新:以学生为中心,技术有没有恰当使用,还是走马观花。3.生产力决定技术的覆盖程度和先进程度 4.教师和学生会不会使用技术

0 更多的关注在如何使用技术,而非如何利用技术变革教学方式。

0 我认为①是因为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而教育教学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提升。②教师和学生的技术素养过低,没法很好地发挥技术的最大效用。

0 首先,技术与课堂的结合程度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真正实现我们希望技术能够带来的赋能;其次,更多的是教师主导技术,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最后,对技术的掌握不到位。

各位亲,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欢迎跟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