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绪溢博士:笔耕不辍,文如其人

本文系作者焦建利教授

应邀为陈蕾王绪溢著《数字时代的学与教2——揭秘课堂变革路线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所作序

在该书出版时有小幅度修改

来自台湾的王博士绪溢先生是我的好朋友。

我们见面虽不多,但是,实际交道却也不少,甚至可以用神交已久来形容。

我是他的铁粉,他是我的教育技术自留地的忠实读者。在微信群里,我们时不时地“见面”,社交网络上也时常点赞!我敬佩王绪溢博士的学识和为人。

王博士和我有许多不同,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他生于台湾,长于台湾。但是,他的视野是全球性的,足迹遍布欧美、中东以及世界很多地方。他在约旦的教育科技创新推广深受当地学校和教师的欢迎。

王绪溢博士在演讲

我出生在大西北的小山村,也从未有机会在国外读书深造。但是,我一直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也始终在透过互联网向全球的同行学习。每年,我也有多达十余次的用英文发表学术演讲的机会。在教育科技创新应用方面,我希望自己能坚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

绪溢先生一直在企业工作,我始终在高等院校栖身。按理说,话语体系和行为方式应是不同的。但是,绪溢先生在企业效力,却扎根学校,深耕课堂,把教育研究的诸多策略和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研究之中,产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成果。他更像是一位在高校专门从事教育科技研究的学者。

我一直在高校工作。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最近一些年,我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自媒体的研究上了,因此,也就和一线学校的联系变得更多了,和教育信息化相关企业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绪溢先生是自媒体人。他更新自己的脸书,也坚持在简书上运营自己的自媒体“王者之声”。而且,在大陆,他的自媒体也有着广泛的受众。我更新自己的学术博客,教育技术学自留地20余年,读者遍布五湖四海世界各地(有访客地图为证)。近年,我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更新自己的学术微信公众号,订阅者超10+万一线教师。绪溢博士和我都希望透过自媒体,拉近与一线中、小学教师及相关教育信息化企业的距离,把研究的目光从文献中投入到教育的现场,把理论与实践,教育与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所学影响更多的教师,帮助更多的学校,造福更多的孩子。

两年前,绪溢博士的大作《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分别用繁体字和简体字在台湾和大陆出版发行。那本著作很接地气,全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搭配贴近一线教学的典型案例,结合王博士的讲解和剖析,从而把深奥的理论生活化,让抽象的理念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深入浅出,切近实际,易模仿,可操作性强,实在是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不可多得的一本案头好书。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不久前,王博士告诉我,他又有新书面世,嘱我写几句话。拿到书稿,通读之后,让人感慨万千。读王博士的文字,你会觉得文如其人。这些文字,不紧不慢,不渲染、不拿捏、不拿腔拿调,平实但又内涵丰富,细腻流畅。仿佛Sams叔叔就坐在你的对面,伴着一杯袅袅升腾的咖啡的扑鼻香气,把他自己在课堂和实践中所观察到的那些细微、新奇与精妙设计,如数家珍般地向你娓娓道来,并引发你强烈地共鸣。

翻阅全书,作者从“相信的力量”开篇,以“理念匹配才有好的信息化教学”收尾,中间涵盖“生本理念”、“技术应用”、“聚焦思考”、“数据决策”、“小组活动”、“直播教学”、“教师成长”、“从知识到素养”八个主题。全书内容紧扣当前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热点、难点和焦点议题。

在每一章中,既有源自一线课堂教学中的鲜活案例,又有作者高屋建瓴画龙点睛之笔,使得读者读来,不仅可以获得接地气、可操作、可模仿和可直接移植到自己课堂中的“锦囊妙计”,而且,还会从中汲取教育思想的丰厚养料,能够让人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这本书中所有的这些案例,全部源自于王博士深入一线课堂的观察,再搭配他的徒弟陈蕾老师的课堂实践创新,鲜活、真实、地道、原汁原味。这些案例和教育叙事,有极强的代表性,体现了作者犀利敏锐的专业眼光和深厚的学术素养。

这些颇有理论功底的画龙点睛之笔,大多出自“王者之声”,应是王博士自课堂一线“观课”之后,秉烛夜话所做的“议课”,他把这些“观察”、“思考”、“反思”、“总结”在“王者之声”分享出去,与更广大范围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互动,产生更多更富有见地的思想碰撞,这实在是自媒体的美妙所在。

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尤其是从事课堂教学研究,不深入课堂,显然是做不出什么好研究来的。最近一些年,王博士秉承着“科技服务教育、科技服务教学、科技服务学习”的理念,努力追求让师生在具有便利、效能、科技智慧的环境中开展教学,创造教育的无限可能。

王博士扎根学校,深耕课堂,立志通过教育科技的设计、开发、推广和服务,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简单、生动、高效。使学生在乐学的同时更能“深化”学习,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读完全书,深受教益。

很是喜爱,特此郑重推荐给您!

该书已经上架,淘宝及各电商平台,均有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