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建康,今南京。赏心亭,旧时“为金陵第一胜概”。

据南宋《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南京城西)下水门(即今西水关)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历代诗人词家对赏心亭吟咏者不计其数。

但至元末明初,此亭遗迹荡然无存,令人惋惜。

2006年起,南京市在水西门外、秦淮河畔、西水关头重建赏心亭。

图片源自南京市旅游委员会微博,特别鸣谢!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三十岁于建康任通判之时。在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辛弃疾舒发了自己抗金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怀。

同时,作者表示,既不作只为口腹而回乡的张季鹰,也不作只会“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要作如刘备那样的英雄。

辛弃疾的词纵横豪迈,这首水龙吟为辛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宋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在赏心亭上极目远眺,所见景致: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开篇两句,登临所见,起笔便有浩荡之气,磅礴壮阔。

这里的“水 ”,是“楚天”的水,是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尽头。好一个江南秋色浓啊!

起笔写环境,交代时间地点。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紧接着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如此美景,作者“献愁供恨”为哪般啊?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这三句,皆是写景,字字如画,无一语不是喻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读到这里,“献愁供恨”为哪般,似乎有一些答案了。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里,作者直抒胸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栏干拍遍”,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

“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这几句,从开头的由远及近,到触物生情,再到这里的动作描写。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得以尽情抒发。

图片源自南京市旅游委员会微博,特别鸣谢!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那味美的鲈鱼 ,便弃官回乡了。

这吃货,真不是一般滴吃货!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 。

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许汜去询问刘备这是为什么?

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 ,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见《三国志·陈登传 》)

这里,作者是在表达这样一种意思,“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那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