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技术,英文是 Minimalism。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生活方式和价值哲学,有人极力推崇,也有人对其提出批评和质疑。
比如,Kyle Chayka 曾撰文称,《极简主义真的能让我们更快乐吗?》
Maximalism 极繁主义,是相对于极简主义诞生的一种美学理念。极繁主义最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出现,在文学、音乐和艺术领域,都是作为极简主义的对立面而诞生的,具有反对主义、反对美学的特征。
与其Less is more,“More is more,less is bore”可能更有趣。
极简主义的核心听起来也非常简单——简而不减(Less is More)。
以网页、PPT、海报之类的设计来说,屏幕上的元素越少,其余元素的受关注度就会更高。这是一个基本的法则。
在设计PPT的时候,初学者和不少人喜欢检索模版,甚至在检索模版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设计的演示文稿,做了过多的装饰,结果形式大于内容本身,甚至传播的效果本末倒置。
在安装摄像头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出N多个理由:
监考、教学督导巡堂、教学主管抽查、教师观课议课、录制课程录像、制作微课、如此等等。
可是,如果你真的去这所学校调查,看看这个摄像头安装之后,有多少次使用?人们是怎么使用的?
退一步讲,即便是录制了一堆的微课、课堂实录、教学录像,
请问,有多少人在使用这些录制的资源?又是如何使用的?
这不正是一个极简教育技术的反面典型案例吗?
再说您的手机,你试试看,你手机里安装了多少个应用程序。
绝对不在少数吧?!少说,三四十,多则六七十,甚至过百?
可是,这其中有多少个应用程序是过去三个月,过去半年,甚至过去一年里,你连一次都没有使用过的呢?
那些被我们称之为“以备不时之需”,其实正是极简主义的大敌。不是吗?
为选择和安装使用的应用程序建立了一组规则:
1、关联度高
所有选择和安装的应用程序,都必须直接与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目标相关。
并且是和你当下的实际需求密切关联的!关联度越高,越值得安装;关联度越低,就越属于要卸载的应用程序。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往自己的手机里安装了一堆应用程序。
之所以会有这个结果,一是我们的目的性不强;二是我们并没有一个做事情的优先级。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应用程序的选择就变得简单一些了!
2、不多余
打个比方,你安装了Google Chrome作为你的浏览器,你就没有必要再安装其他的一些浏览器了。
同样的道理,你安装了幕布,安装了印象笔记,如果你还安装 iAnnotate 和 Notability,就大可不必了。极简主义追求够用就好!
在《精要主义:对少的有约束的追求》(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 一书中,Greg McKeown指出,精要主义是帮助我们辨别什么是绝对必要的,然后,消除一切不必要的和非本质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出最大的贡献。这与极简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3、灵活性强
只要有可能,我们所选择和安装的所有应用程序,最好都是跨平台和跨设备应用的。
也就是说,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都是可以使用的;最好也可以在Mac和Windows等不同的操作系统上均可使用;跨终端和跨平台的灵活性,可以反应这个应用的适应性和稳健性。
4、用户体验好
满足同一功能和需求的应用程序很多。这些应用程序在很多方面各有千秋。
因此,在选择和安装应用程序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那些用户体验好的。
有些应用程序功能强大,可是用户体验不好,使用起来繁琐,学习的成本比较高!这就不符合极简的价值追求了。
5、长寿而非短命的应用
今天,每一天,都有许许多多的应用涌现出来。可是,有太多的应用程序,昙花一现,发布的时候大红大紫,没准到第二个月就销声匿迹了。
在我们选择和使用应用程序的时候,要选择长寿的而非短命的应用程序。
说实话,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不容易的。尽可能选择大厂的产品,选择知名度比较高的企业的作品。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请拿出你的手机,翻阅浏览你安装的所有APP;
现在如果只允许保留三个应用程序,
你会保留哪三个?
请你跟帖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