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频有效性的6个原则

今日父亲节,祝福为人父者节日快乐!

上午,在线应邀出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一个有关教学视频的评审活动,其中内容包括一组教学视频的评审,有关教学视频的标准的讨论。

早上起来,结合之前看完的9个教学视频以及对这些教学视频的评审意见,自留地君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教学视频会更有效?

理查德·迈耶 (Richard Mayer)曾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多媒体学习原则。这些多媒体学习的原则,既重要又容易实施。

拿这些原则,来审视教学视频,应当是非常有意义的。

1、连贯性原则

当视频教学内容中不含有不必要的词汇或图片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这个其实涉及到了非视频技术的要求了。

无论是在教室里面对面讲授,还是在线直播教学,或者是通过教学视频,内容的一致性、连贯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逻辑结构严谨,不拖泥带水,主题突出聚焦,这都是必须的。

没有这个,你拍摄得再怎么花俏,都是哗众取宠,效果注定好不了。

2、多媒体原则

从言语表达与视觉呈现相结合的时候,学生的学习会更深入。

这个原则非常容易理解。这就好比一位教师,在教室里,在黑板上,一边口语语言讲解,一边板书要点,这样的效果,相对于“干讲”要更好。

实践层面最常见的问题,一是“干讲”,只利用“言语表达”,不借助其他视觉呈现来辅助;二是在视觉呈现的时候,没有与言语表达动态同步。

3、大头像原则

学生并不必然地从看到主讲教师的头像中受益。这个在目前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不少机构,要求一线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大头照,要有教师的头像。

在直播时候,在录制教学视频时,主讲教师的大头像可能是有帮助的,但是,“学生并不必然地从看到主讲教师的头像中受益”。

自留地君的做法是,开场全屏出镜,真正讲授期间,只保留视觉呈现(PPT)画面。

在需要突出强调,在不同部分衔接,在教学活动“换场”的时候,主讲教师的形象再出场。

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这也在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Richard Mayer的发现。

4、个性化原则

当讲授采用一种以对话式的叙述的方式展开的时候,学生学习会更深入。

最好的效果应该是,教学视频应该在被点播时候,宛若两位朋友,在一家咖啡馆里,伴着咖啡的袅袅香气,面对面地娓娓道来。

教学视频最好不要用“大家好”来打招呼,因为百分之九十九的使用场景是个人点播观看,没有其他人在场。

因为,在教学语言上,在讲授时,最好使用对话式的叙述。

除了Richard Mayer的这些原则之外,其实还有不少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技巧,值得反思和总结。我们把它们也称之为“原则”。

5、动态板书原则

这一原则是对第二原则“多媒体原则”的展开。在录制教学视频时候,教师的言语讲授(讲),配合动态展开的“视觉呈现”,效果会更好。

这个就类似于教师一边讲,一边板书。不要一下子把板书(比如PPT)全部呈现出来。

最好的效果是一边讲,一边显示和讲授要点直接对应的视觉呈现。

这就是为什么使用演示文稿的时候,需要动画的原因。

6、换位思考原则

所谓换位思考原则,就是说,在教学视频制作上,要从学生的角度、视角和立场出发来设计。

在上面的这个操作性演示教学视频中,左侧图是第一人称视角,学生在线点播观看的时候,可以便捷模仿学习操作。

而右图则不是,想想看,学生在观看右侧的教学视频时,该是多么难受啊!自留地君曾经常列觉的两个例子,如下图:

上图中左侧,是很多比赛要求的,要有学生,要有互动。而右侧的视频,参加这些比赛,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

但是,如果从教学视频的使用来看,左边的图,谁在线打开,谁都是“第三者”,因为看到的是在一间昏暗的教室里,有一位老师在给他的学生上课。

也就是说,谁看,谁都是第三者;无论谁看,谁都是局外人。

而右侧的这个显然不符合标准的教学视频,在线打开的时候,无论是谁打开看,都会看到有两位瞪着炯炯有神的眼睛,在给打开视频的人对话。

读者诸君,您觉得哪个效果会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