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CLX:师范生信息技术知识库框架

技术无处,教师面临严峻挑战。

在技术丰富环境下,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相信是所有的教师朋友、准备成为教师的师范生、教师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人员都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师范教育,作为教师职前培养,如果无法把师范生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实践需要的师资,那就是师范教育的失职。

为此,教师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便成了在过去上百年来教师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

长期以来,教师教育者认为,教师要胜任工作,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所以,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可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见到了很多教师,“满肚子蝴蝶飞不出来”。于是乎,人们认为,一个人要胜任教师职业,除了专业知识(C),还需要有教学法知识(P)。

实际上,C+P模型,也许可以不甚严谨地看作是教师专业化的开端吧?!

1986年,Shulman提出了教学法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从而为教师必备知识提出了新的注解。

2005年,Koehler 和 Misha 在Shulman(1986)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知识(T),并结合了这三者之间的两两交叉,形成了一个教师知识的7要素模型,TPACK。

教育技术学领域同仁,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对此耳熟能详。

到2009年,Angeli 和 Valanides 在 Koehler 和 Misha (2005)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者”(L)知识,突出了TPACK 中未能突出的 “情境”知识,形成了一个5 基础元素构成的 ICT-TPCK模型。

2012年,来自黎巴嫩大学的 Milad Saad,美国科学与技术大学的Aziz M. Barbar,以及黎巴嫩大学的Suzanne Abourjeili,在一篇题为《TPACK-LX:一种用来构建职前教师知识库的ICT-TPCK的变革性观点》(Introduction of TPACK-XL, A Transformative View of ICT-TPCK for Building Pre-Service Teacher Knowledge Base)的文章中,提出了TPACK的一种新变形,TPCLX(见上图2)。

在这个被称之为 TPCLX 或者 TPACK-XL 的模型中,在Angeli 和 Valanides (2009)年5基础要素模型(LCT-TPCK)基础上,结构了两两、三三、四个以及五个彼此交叉,所形成的共计31种知识:

在自留地君看来,TPCLX作为对 TPACK的发展和 ICT-TPCK的丰富、深化和发展,不仅为教师教育(包括师范教育和教师在职培训)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而且也为从事有关教师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选题思路。

Photo by Johnnie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