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圈聊纪要:教师社群

10月29日星期四晚上19:30-20:30,技术派教师 微信圈子的第11期圈聊成功举办,这次圈聊的主题是:教师社群。

第11期圈聊嘉宾主持是来自衡阳师范学院的孟宝兴老师和肇庆市第六中学的刘金牛老师。 

特别鸣谢第11期的圈聊贡献者:

Johnnie Walker、Diaw Maxwell、Kathy 、Lily、Litchi、SCNU- Nebula 、Sunshine boy 、阿标、阿牛Louie、陈婷大学英语、 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湖南株洲王子老师何其钢、嘉、李琨、李秋菊、林秋雪、孟宝兴、彤桦故事、王茜、溪边小树、辛抵、张铁、紫竹。

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遗漏,请您谅解并在下方评论补充!

本次圈聊设计了5个问题,分别如下:

Q1.在您看来,什么才是教师实践社群?QQ群、微信群、钉钉群、圈聊等都是么?

Q2.教师实践社群就是具有共同兴趣的教师以促进个人成长变革实践为目的的非正式交流社区,目前,你最喜欢的交流工具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工具?

Q3.您加入过哪些教师实践社群呢?请简单介绍1-2个您印象最深的教师实践社群。

Q4.教师实践社群中最有意义活动形式是什么?网络直播、在线实时交流、异步论坛?还是其他?你希望技术派教师组织哪些活动?

Q5.技术派教师是基于微信圈子的教师实践社群,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对技术派教师实践社群中的活动组织,你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在此五个问题前,同样设置了一个热身问题

Q0.圈聊中能不能修改马甲?建议大家修改下自己的昵称,让更多的人记得你、认识你。建议:姓名+单位或姓名+学段学科或者姓名+城市。

李琨:实名之后更有社区的情景感,大家交流起来会更亲切。

孟宝兴:是的,李老师,这样彼此也知道怎么称呼啦。

李琨:回复孟宝兴:像和邻居聊天一样。

紫竹:它关联微信吧?改了这就是改了微信的昵称。

孟宝兴:要回到圈子首页,右上角有个头像,进去可以编辑个人信息,修改昵称。

Johnnie Walker:应该不会改你的微信名。我试试看。

陈婷大学英语 :不是哦,修改的时候提示这个只是修改在圈聊的昵称。

王茜:不是,可以在圈子主页右上角图标只改变圈子昵称。

李秋菊:实名挺好,我微信名就是实名加头像,

孟宝兴:看来赞成实名制的人比较多。

阿牛Louie :赞赞!

Johnnie Walker回复孟宝兴:未必是真实的身份证名字,但一定要人家好记好说好用。名字是给别人用的!

SCNU- Nebula :啊哈!成功修改! (果然集体的智慧 赞赞赞!)

Johnnie Walker:再简单一点会很好!

SCNU- Nebula :回复Johnnie Walker:再思考思考!珍惜今年修改的唯一机会。

阿牛Louie:要回到圈子首页,右上角有个头像,进去可以编辑个人信息,修改昵称。

张铁:圈聊名字是和微信名字一样的。

孟宝兴:要回到圈子首页,右上角有个头像,进去可以编辑个人信息,修改昵称。

张铁:回复孟宝兴:改过来了,多谢!

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成功修改。

Johnnie Walker:怎么修改?分享一下?

张铁:在哪里改的?

Johnnie Walker 圈主:好像不能修改自己的名字! @Louie

阿牛Louie :暂时没找到修改路径。

王茜:点击圈子主页右上角

孟宝兴:要回到圈子首页,右上角有个头像,进去可以编辑个人信息,修改昵称。

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进入圈子界面,右上角有一-个图标,点开进入个人主页,可换头像修改名称。

王茜:王茜小学数学。

阿牛Louie :欢迎王老师~

孟宝兴:社群交流一般是生人的交流,但是教师社群的交流往往又需要些了解下彼此的身份背景。所以,本人一直主张的是实名制社群。当然实名制主要是有一定的辨识度,不一定就是身份证上的实名。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赞同,实名更加方便沟通交流!

王茜: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比如王子老师的小打卡移动微课学习群,我就是在那每天打卡成长起来的!

溪边小树:教师实践社群,其实应该不拘形式,关键在于主题与群体的聚焦吧,有共同的爱好与话题,才能有深入的交流及持久的发展。

Sunshine_ _boy:QQ群、微信群、钉钉群、圈聊等可以是社群,但不一定是教师实践社群。在我看来,教师实践社群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教师对某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交流、实践、分享的群体组织。

Lily:社群是由教师聚集成的、以探索教学理论和交流教学实践经为主要目的群。教师社群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和持续的互动关系。

李琨:社群需要成员具有共同的愿景,具有彼此分享的意识,同时也许意见领导和分享领导来引导成员。如果只是在QQ群、微信里聊聊天,吹吹水,恐怕算不上一个专业发展社群。但咱们现在使用的这个圈子,我觉得很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社群的特点,是个经典案例。

孟宝兴:微信圈聊可以将内容深入、沉淀,这个是QQ群聊很难达到的。

嘉:我觉得采用钉钉比较合适,大家可以针对某个问题,由几个在某方面特长的老师分享针对性的课题。大家一块讨论,集思广益。

SCNU-Nebula :为教师提供开放的平台和空间,大家在其中互相分享、共同成长。个人认为qq群和微信群算不上,似乎开放性和协作性不够。另外,一个问题得到讨论解决后,就容易“过去”了, 不太能有持续性的讨论和发展。

孟宝兴:很多QQ群会组织很多活动,还有的QQ群有自己的网络期刊。

阿牛Louie:对呀,社群其实在商业领域已经是热点的实践内容了。

SCNU- Nebula :回复孟宝兴:原来如此!又涨知识了! (再请教, 那一般有哪些途径了解到这些qq群呢?感觉“入群无门”哈哈)

彤桦故事:我认为传统的实践社群类似原来的文化沙龙,要有定期组织的主题活动。在信息时代,类似于我们的圈聊活动就是典型的教师实践社群

阿牛Louie :没错,我们圈聊有一定的主题活动。

张铁:CCtalk群这样的是实践社群吧? QQ和微信是联络用的通讯工具。

JohnnieWalker:CCtALK有社群功能!

孟宝兴:CCTalk和微信QQ的主要区别在于?

张铁:回复孟宝兴: cctalk群可分主题进行直播、研讨,有回看功能。也可发帖讨论。

辛抵:有主题的探究性学习共同体,老师们的交流平台和实践社区。

陈婷大学英语:教师实践社群是不是不应该以工具平台来区分呢?

阿牛Louie :对,平台是一个载体,可以线上也可以线下,或者相结合。广义上可以不是区分的条件。

Johnnie’ Walker:我觉得QQ群和微信群算严格意义上的实践社群,它们是即时通讯工具!

孟宝兴:从功能上来说QQ群和微信群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觉得在QQ群和微信群通过合理的管理,用其组织教师社群还是可以的。至少从功能使用上,大多数人是习惯的,接受度高一些。

湖南株洲王子老师何其钢:嗯嗯,QQ和微信算不得,但是微信圈聊算,被焦教授玩成实践社区了。

阿牛Louie :教师实践社群?应该不单纯是资源分享,解惑答疑的群,是有共同的项目学习或实践活动,通过社群来推进。

孟宝兴:对,共同的项目属于专注度比较高的社群。专注度越高的社群,成员的参与度就越好。

阿牛Louie :没错,置顶太多,变得一样。

李秋菊:才习惯。

李秋菊:整体感觉,选择什么社群平台,首先有个先入为主的适应习惯。比如,我习惯用微信作为与同事、家长互相交流的办公工具。但是我们区教研活动工作群都是QQ,这是两个群体各自已经形成习惯的交流社群,我经常要和区里的工作对接,接收和上传信息资料,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不习惯。溪边小树:个人觉得目前还是微信群比较便捷一些吧,比较大家使用的时间比较多一些。

Kathy :技术派教师。

Kathy :基于技术围绕特定主题探讨教育教学方面的各类问题,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分享交流。

Lily:现在常见的这几个平台,功能上都大同小异,或者某家出了新功能,其它家也往往立马跟上。所以,喜不喜欢一个社群,不在于用什么平台,而在于是谁在用心管理、维护这个社群,在于这个社群里有没有一些志同道合、可以交流、可以促进自己成长的群员。目前最喜欢的是技术派教师圈子这个教师实践社群。

Sunshine_ boy :微信媒体(含微信群、小程序等)。微信几乎天天用、时时用,大家都比较熟悉,又可以避免为了某个活动而专门下载一个APP ,用完又卸载。

阿牛Louie :没错,微信现在的小程序已经集合了绝大多数APP功能,可以完全替代下独立版。

SCNU- Nebula :单说交流工具的话,那还是微信了。谈不上喜欢,关键得交流的人都在微信哈哈。

Johnnie Walker:微信和QQ,无法沉淀,信息都如潮水般流走了!

阿牛Louie :可以简要分享一下您的置顶群都是哪些?SCNU-Nebula:回复Johnnie Walker:对呢!所以主要还是即时通讯功能!

SCNU-Nebula:回复阿牛Louie:哈哈,没置顶太多,置顶多了还是找不着就是家人群和那段时间主要工作的群。

李秋菊:回复Johnnie Walker:确实。

Johnnie Walker圈主:圈子也是有局限性的:入口太深,很多人找不到;信息分类很难,不能便于检索;互动功能弱。

阿牛Louie :我感觉圈子搜一搜入口很快就关闭。

李秋菊:入口深能否给开发的技术方提建议。

张铁:还没有感觉到哪个是最喜欢的,多数都是习惯,比如做直播就想到CCtalk,发个消息什么的就想到微信,想写点什么的就写在公众号上。孟宝兴:你说的几个是不同的功能的,我直播喜欢钉钉,聊天喜欢QQ。

孟宝兴:辛老师说的应该就是我们这个圈聊吧?还是微信群?

Litchi:微信圈子就很不错呀!有共同兴趣的同行聚齐在此,还有行业大咖的带领,就不同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发掘以及无私分享既能让大家有机会活跃思想、get到新的专业动态和发展趋势,甚至有时候还有新的创意idea的迸发。

孟宝兴:是的,我也是上周参加了第一次圈聊,感觉很不错的活动。大家一起来推广它,让更多的人受益。

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工作后用的最多的是钉钉沟通事务能够清楚看到对方是否查阅信息,含有消息DING功能,能确保对方收到信息。

阿牛Louie :想起钉钉在网课期间被学生组团打低分下架事件。

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回复阿牛Louie:哈哈哈,是的,直播延时情况也是比较严重的。

李琨:目前使用到的工具只有QQ群同时满足了交流及分享功能。

孟宝兴:我也最喜欢QQ群。

李琨:回复孟宝兴:特别是软件等等的分享很方便。

辛抵:微信构建的教师实践社区群,因为普及程度高,内容更新及时,使用便捷。

Johnnie Walker:微信是通讯工具,大浪淘沙,信息无法沉淀。微信圈子可以作为一个实践社群,所以有了技术派教师微信圈。

阿牛Louie :交流工具,常用微信和QQ,手机通话和短信基本上处于搁置状态了,技术的发展让从前的车马慢变成了即时交流,也让交流变得碎片化。

孟宝兴:从技术类学习角度,我更喜欢QQ群,自己创建的几个教师QQ群,也有几年时间了。帮助过很多人,但是成长最多的可能还是我自己。

孟宝兴:我上本科的时候都记得焦老师的博客已经非常火了。坚持十几年的东西。

阿牛Louie :焦老师博客确实帮助了一大批人。

湖南株洲王子老师何其钢:目前用的最多的就是小打卡这个工具了,不仅技术极简,而且互动良好,人人可以为师,互相可以学习,闯关打卡,互相点评激励,还是不错的。

孟宝兴:我也用了微信的小打卡,设置了连续闯关模式。

阿牛Louie :小打卡确实不错!兼容交流和社群的功能,便捷灵活高效。

Johnnie Walker:工具是社群的构成要素,但是工具难以成为社群平台。

李秋菊:我也是使用率最高,从教学活动设计,家校互动交流,教师网络研修,都常态化在使用小打卡。

王茜:同意!我也最喜欢小打卡,理由和您一样!

Johnnie Walker:我最喜欢的是博客!尤其是群组博客!很遗憾,博客不再流行!

阿牛Louie :群组博客还没试过就过时了…

湖南株洲王子老师何其钢:回复阿牛Louie:同感啊!

李秋菊:呵呵,我最早的博客阅读,都不记得何年何月了。

王茜:小打卡,王子微课系列课程。

溪边小树:目前部分培训后的微信群还可以,常常还会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资讯。

Sunshine boy :跨年度的教师培训微信群。培训已结束,该群现在时不时会有互动交流,不是那种培训时热闹、培训后一片寂静的社群。即使培训结束了,大家也会分享一些喜报、教学科研资源,还会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

陈婷大学英语:今年暑假参与了一个外语测评的微信学习群。每周测评专家布置作业然后群友各自完成,两周后专家通过语音讲座的方式点评完成的作业。我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原因,一微信方便,二有大家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而且有专家给与反馈。教师社群里面的应该还是要以学习实践为主吧,而且如果有专家的主动引导,学习质量才更有保证。

孟宝兴:对,我也是觉得教师社群必须专注度高,效率才会高。你的这个群就专注度非常高,学习活动也有组织,学习效果自然是好的。张铁:我的微信群、QQ群都不少,但是常聊的不多。也许就是我这样的潜水员多,导致很多群都不温不火图。

孟宝兴:是的,QQ群的活跃率大约是5%左右,2000人的群,一个月发言人数在100左右算比较高的了。

阿牛Louie:潜水是常态,等技术发展,AI和VR成熟商用,大家都SOHO的时候,估计在线社群可以火起来。

彤桦故事:培训后加入的QQ群算不算。培训时很有用,大家各种讨论分享资源,培训后讨论一阵子,后面就沉寂了。

孟宝兴:绝大多少培训群都是这样的,只有培训的时候才有人交流。

阿牛Louie :没错,社群的生命周期。

李琨:我加入过的社群是QQ群外语教育技术群,群里有一位广外博士经常分享教学资源与教学工具,其他群友也会就一些教学实际问题展开讨论。

阿牛Louie:这样的群,请多多分享。陈婷大学英语:我也想参与。

林秋雪:好厉害。

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印象比较深的是之前焦老师在CCTALK平台上组织的FERC直播,技术派教师们一同交流讨论技术如何与教学融合的。

孟宝兴:是的,我虽然没参加过焦老师的这个直播,但是一直有关注到,好像是有很多研究生同学在做吧。

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回复孟宝兴:印象中是邀请了一些一线的老师来分享,印象中阿牛老师是不是也参与过。

孟宝兴:自己创建过QQ教师交流群,研究生时论文写的时基于QQ群和百度云网盘的教师虚拟学习社群,主要做的是QQ群实时交流,百度云网盘资源共享,我用了个酷O工具实现自动答疑,推送网盘资源到QQ群聊。当时的主题是课制作,那几年也是微课最火的时候吧。目前还运行一个GeoGebra教师QQ群,微课群没什么人气了。

阿牛:孟老师的群,我有加过几个,厉害,点赞,感谢。

阿牛Louie :微课制作群、“教师群” 网站,微信官方公开课群,等等~

孟宝兴:把我的内容都说了。

Johnnie Walker圈主:我最喜欢的有:群组博客天河部落,还有Classroom20.com

湖南株洲王子老师何:要去好好学习一下, 去看看

孟宝兴:焦老师这两个我要记下来,好好去学习。

李秋菊:个人经验是,多种形式都有其适合的情境,结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功能吧。比较好的方式当然是参与面更广的实操研讨交流的多种形式的综合了。最近我们运用直播组织竞赛效果也很好。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提供给老师自我建构的契机非常重要,比较好的形式就是教师的自主培训,让群体里中的榜样教师培训教师,能促进老师的可持续发的可持结发展,效果更好。所以,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最好都有机会成为教师实践社群的组织者。

阿牛Louie :没错,自发的,内省的个人专业成长路径才是个人提高的动力。

王茜:一系列的课程。

孟宝兴:MOOC。

Kathy :定期组织线上活动,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更深度的交流,希望有案例及其理论分享。

阿牛Louie :案例和理论结合,这种孟老师有经验!李琨:社区成员围绕教学问题和个人专业发展问题,积极展开经验分享、意见讨论,同时互相关怀与激励。只要能实现这样的结果,我觉得任何形式都是最好的。

阿牛Louie :相互激励这一点很关键,这是社群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必要条件,也是延长社群生命周期的不二选择。

Sunshine_boy :网络直播、在线实时交流、异步论坛等是开展交流研讨的形式,如果不能触及教师群体内心深处的那些点的话,也许意义不大。有意义的活动能够满足教师需求,解决教师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哦。

阿牛Louie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SCNU—Nebula :社群中有组织的有目标的活动都有意义!各种形式只是适合不同内容的交流,各有优缺,比如大家讨论就比直播更多思维碰撞而直播方式的分享更直接~期待咱们圈子也直播起来。

孟宝兴:喜欢直播的人好多。陈婷大学英语:赞成同步+异步。

张铁:现在就是。

阿牛Louie :是的,直播加回放也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

Lily :从提升能力角度讲,觉得网络直播、在线实时交流、异步讨论多种形式有机结合是最好的,但这样一来,觉得和正式学习相差无几了,教师社群中的交流属于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不太可能这样样样具备。

阿牛Louie :没错,碎片化学习有利有弊。

Lily :回复阿牛Louie:有道理,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学习相结合比较好。

彤桦故事:我最喜欢的还是直播,因为有大牛可以带领我,给予我某个主题系统的培训,得到的知识更丰富和全面。当然这样的实时交流和论坛发帖式的交流也很棒,知识可以分板块的沉淀,只是查找起来有点困难。

孟宝兴:喜欢直播的人最多,我们一起期待焦老师的直播。

阿牛Louie :没错,这种与大咖面对面的感觉是不一样,让人可以近距离交流了解更多!当然对大咖来说,是树立个人品牌的有效途径之一。

阿标:我也希望有大牛高手来带带我们,给予大城市的新做法。因为我在小城市,教研培训很少。

Lily :回复孟宝兴:焦教授的直播临场感非常强。彤桦故事回复阿标:是的,当老师久了挺怕跟不上时代的,想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苦于没有渠道。

Litchi :我最喜欢在线实时交流。这一Part最能体现人作为交流主体的能动性。能把自己当下的想法表述出来,既能纪实自己的内心想法,又能在别人的带领下激发新的想法来完善之前的不足,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前者是主动输出,后者是激发输出。技术派教师除了线上讨论活动要多发掘有意思的主题外,还可以考虑线下组织活动深入面对面的交流。

阿牛Louie :线下活动,很多商业社群已经有成熟的机制,比如,樊登读书会之类。

Litchi :回复阿牛Louie:非盈利社群也能搞线下活动,先从分区域开始。溪边小树:实时与非实时结合,可能更好一些。

孟宝兴:你说的就是圈聊啊,我们定期周四晚是实时的,其他时间段是非实时的。

溪边小树回复孟宝兴:哈哈,因为这学期周四晚上有课,所以,有时候就是非实时的“补作业”了。

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想要了解一些技术融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优秀案例,或者有一个具体的主题,感兴趣的教师参与交流,大家一起学习成长。

阿标:我是初中数学的,希望能有这种技术结合数学的优秀课例学习。

张铁:可以在圈聊中主持一次,讨论你喜欢的话题。

孟宝兴:优秀案例这个可能是先发布资源,再在线交流更好。

张铁:回复孟宝兴:可以在圈子里先发案例帖,然后周四圈聊讨论。

孟宝兴回复张铁:不错。

Sunshine boy :这个问题里的问题好像有点多。

Johnnie Walker:我希望我们把圈聊坚持做下去,做好。在这个基础上,再组织其他的包括直播在内的活动形式。

孟宝兴:其实就一个,你喜欢什么活动,你希望技术派教师组织什么活动

Sunshine boy :回复Johnnie Walker:嗯,在焦老师的带领下,先把圈聊做好。

张铁:我们现在就是在线实时交流啊。如果有机会能直播是不是更好?

Johnnie Walker:哈哈哈!总算可以安特@张铁。

孟宝兴 :焦老师有考虑了,我们一起努力吧。

彤桦故事:回复Johnnie Walker: @JohnnieWalker哈哈谢谢圈主学会了。

阿牛Louie :我觉得尝试可以在实时交流的基础上开展直播活动。

孟宝兴 :我也赞成搞直播,焦老师之前说要做四个小软件的培训,可以搞起来。

SCNU—Nebula :回复孟宝兴:期待一下。阿标:回复孟宝兴:是什么软件。

张铁回复孟宝兴:还没定时间吗?

Johnnie Walker圈主:社群是民间的,非正式组织,所以自发地研讨是最重要的教师知识建构形式。

孟宝兴 :自发地研讨还是得组织者组织,我觉得真正的社群必须有定期活动,才能持久下去。自生长久了社群就死了。

阿标:需要有高手带头组织。

张铁:在微信群、QQ群中多数都是自发的研讨,就是不容易深入,多数话题都是浅尝辄止。

Lily :回复张铁:讨论中有高手引领带动,比较能深入展开。

阿标:回复孟宝兴:定期定主题定形式,需要位会组织大家发言,引导大家发言,把话题深入,还有是主要高手给新手培训,或主题讲座,还是大家比较随意的聊天?我比较希望能有高手给我们一线老师介绍些新的技术,工具。

阿牛Louie :直播是趋势!

Lily:@Sunshine_boy @孟宝兴@阿牛Louie谢谢三位的耐心解答旱。不过我说的情况在前一段时间、看前几期圈聊中的评论时,确实出现过。

彤桦故事:圈聊活动本身一个小时,但类似头脑风暴吧,感觉信息量有点大。大家回答的都很棒,很值得我去思考,还没完全消化完就下一个问题了。那就让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大家多多交流学习。

Kathy :调查教师的需求,据此精选探讨的主题,尽可能分享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实践案例,再围绕这些分享进行进一步的深度探讨。孟宝兴:先学习,再交流。这提议不错。

阿牛Louie :主题探讨和PBL学习类似,只是后者可以更开放一些。

孟宝兴:提议很好,希望我们以后的活动更加深入。

Lily :回看圈聊中的评论(我好认真),发现有时候只显示热门评论。不知道这是微信圈子的功能所致,还是圈主或管理员的设置?我发现许多不热门的评论也很精彩,收起来怪可惜的,能否把它们也放出来?

Sunshine_boy:点击帖子进去看,可显示全部评论。

孟宝兴:没有啊,可以看到的,您再摸索下,都可看到的。

阿牛Louie :评论点赞最高的会被系统置顶显示在圈聊外部。

李秋菊 :我觉得主题的原则很重要,要有的聊。适合分享案例或者实施路径之类的主题会更有参与激情。

溪边小树:多一些技术资讯跟教学实践案例分享,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一个干活满满的平台,而且很贴近自身实际,会有更好的认同感,也就可能更会主动参与

张铁:Q4的讨论给我一个启发:能不能把圈子里的内容关联起来?比如像刚才说的,先发个案例帖,然后确定哪次圈聊讨论这个案例;或者谁推荐了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小技术,可以征集哪次圈聊讨论这本书/这部电影/这个技术。

孟宝兴:就是有前期的共同学习,后面再交流,更深入。

张铁回复孟宝兴:总结得到位,比我说得清楚

Diaw Maxwell :建议要有鼓励表达的机制,相对专业化的圈子更容易让人畏惧说话,何况很多都是教师,都害怕出错。

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比如说积分前几名老师能拿到焦教授签名版书籍。

阿牛Louie :所以,我们设置问题的时候也是有一定的梯度考虑,但是大家还是有各种顾虑吧。

阿牛Louie回复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好像暂时没发现圈子自动积分模块?

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回复阿牛Louie:要是像UMU一样自动积分就好了不过考虑建立一个鼓励机制是挺好的主意。

Diaw Maxwell回复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其实大家点个赞,随便说一句,在陌生社交中就会让说话的人产生很大的内驱力,因为它感觉“被重视”。但是很多人都喜欢纯潜水。

王茜:多一些技术方面的话题,想学更多的干货。

孟宝兴:PPT课件,算技术么?张铁回复孟宝兴:算啊!PPT容易上手,做好很难的。

孟宝兴回复张铁:我喜欢做PPT。

Sunshine_boy:圈聊是个新生事物,还在创业期,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推广,酒香不怕巷子深,愿圈聊越办越好。

阿牛Louie :您的表达很官方!

阿牛Louie :按照微信更新提示,微信圈子搜一搜入口即将被替代。

Sunshine_boy回复阿牛Louie:哈哈哈。

孟宝兴:圈友7000多,目前活跃的才20左右。希望更多的圈友聊起来。

阿牛Louie :没错,很多情况下,大家有时间方便的考虑,另外,确实圈子提醒功能比较鸡肋,也影响了参与度。根据吴老师上次的分享,社群围观者永远是多数,这也是正常现象。

孟宝兴回复阿牛Louie:对,活跃度能达到5%就不错了。

阿标:哈哈,我就是20多里面的一个,发现自己好积极其实我是冲着技术派三个字,看能否在这里遇到哪位老师介绍个像GGB一样的玩意,服务教学,为老旧的教学方式加入新东西。

孟宝兴回复阿标:我一直想推广一个物理仿真软件。

阿标回复孟宝兴:有一个叫物理实验室的软件是吗?我记不清楚。

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回复阿标:有的,叫做NB实验室。

阿牛Louie :这个问题我们在前边“圈聊”话题中也有讨论和思考,当然,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去思考解决的问题。圈友互动和打卡是一种途径。

孟宝兴:互动,打卡应该是圈子最根本的所在。

Johnnie Walker :我倡导所有圈友积极打卡分享,共同促进社群建设,互利共赢,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先从我们自己做起。

王茜:这个可以有!

杭州拱墅教育研究院章赛凤:赞同!行动从自我做起!

SCNU—Nebula :还是没发现怎么解决“发不了帖”的问题币苦恼ing不知道有没有圈友也遇到了,是否解决?(期待,就像今天靠大家的智慧修改了昵称!)

阿牛回复SCNU—Nebula:圈子有时会白屏,这是系统bug~

SCNU—Nebula 回复阿牛Louie:发的圈子别人看不到,太难过了币希望bug快修复。

Lily回复SCNU—Nebula:我有多次遇到过。​

SCNU—Nebula 回复 Lily:那您有发成功过吗?(那看来我得继续多试试,说不定就发出来

Lily 回复SCNU—Nebula:我也有多次发成功过(不过打不出来和发得出来的是不同的帖子)。

SCNU—Nebula 回复Lily:好的!谢谢您!(有盼头了哈哈)

龙形山俯瞰 Photo by Johnnie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