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一个上午,给本科上讲《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这个话题,早先是自留地君读大学的时候,在学习信息加工心理学时学习到的内容。而学习和研究专家与新手的差异,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找到他们之间的差异,而是要探究如何帮助一个人从新手变成专家。
这就让人想到了两个广为人知的定理:10000小时定律和20小时学会一项新技能。两个定律都有相关的视频。
先说10000小时定律。一万小时定律是指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后来,这个10000小时定律,经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先生的传播,在国内广为流传。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这个理念,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深信不疑。因为自小,我们就被教导:熟能生巧。只要主意真,铁杵磨成针。
在当年的《语文》课本上,也有卖油翁的美妙故事。
当然了,在10000小时定律提出之后,也有不少人打脸,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有人认为,在某些技能上,练习是有效的,天赋可以被克服;而在另外一个领域或者技能上,练习的贡献率非常小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可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没多少个10000小时啊!再说了,真的有必要人人都成为专家吗?
不过,在一场TED的演讲中,演讲者Josh Kaufman则表示,10000小时那是熟练到专家级别了。
只要遵循四个原则,从完全不会到一个不错的掌握程度,只需20小时。这四个原则就是:
1. 解构技能,把技能分解成一个个小部分,越细越好。分清楚哪一部分对达成目标最重要,多练习这部分。
2. 学习足够支撑开始练习的理论,找3~5种学习资源,练习的过程中通过理论、资源帮助自我纠错调整。
3. 排除一切阻止自己练习的干扰因素,锻炼自己的毅力,毅力越强,排除干扰的能力越强。
4. 确定一个目标后,先练习二十个小时。度过挫败感时期,就会有信心坚持下去。
在TED演讲大热后,Josh Kaufman 出版了一本同名书籍:《关键20小时,快速学会任何技能》(The First 20 Hours: How to Learn Anything) 。
不过,在演讲中,Josh Kaufman 所倡导的20小时,其实只是想掌握某项技能,使其为自己所用,而非试图成为该项技能的世界级大师。联系前面提到的10000小时定律,以及Josh Kaufman 的这个20小时快速学会技能,二者其实并不矛盾。
第一,这两个所讨论的目的不同。10000小时定律是成为绝顶高手,而20小时快速学会技能,目的并非要成为绝世高手,而是让这个技能为己所用。
第二,这两个所讨论的时间不同。10000小时讲的是持续长时间的练习,而20小时则是讲从零(完全一窍不通),到可以上手之间的练习。这个最初的20个小时,如果方法得当,的确是可以快速提升的。
第三,不同类型的学习,或者不同的习得结果,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学习小提琴和学习一门外语,学习唱歌与学习汽车的驾驶,这些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练习的效用也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
第四,在自留地君来看,学习其实是比我们理解和认识的要复杂得多的事情。不同学习风格和性格特点的人、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技能、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前期基础,等等,实在是千差万别啊!怎么可能会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呢?!
在备课的时候,自留地君又看到了来自马来西亚的春小喜同学的一个视频节目,在这个节目中,春小喜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看了之后非常地有感触,就把它分享给了所有的学生。
对于专门从事教育科技研究的人来说,我们更多地要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技术增强的学习方面,这个也恰好是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学这一周课程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期待他们的精彩。
微信公众号会话回复“学习经”,给你分享这两个视频
晚高峰,华南快速干线上的车流, Photo by Johnnie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