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跟北京的一所大学的教师讲座。
期间,自留地君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请大家谈谈当前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中,有一位老师写了十个字:“学生的沉默,教师的包容”。
的确,这位老师提到的“学生的沉默“和“教师的包容”,在不少学校,包括一些大、中、小学校的一些课堂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对学生来说,也许,沉默是最好的选择。
学生的这种沉默,是细思极恐的沉默。学生并非一开始就选择沉默。
在学龄前,孩子们可以问出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问题。
在小学的课堂上,当老师说,“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小朋友们的小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
到了初中,举手和参与课堂的人数锐减;高中,则寥寥无几。
在大学的一些课堂上,当老师说,请一位同学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课堂上为数不多的竖着的脑袋迅速地耷拉下去了。
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和表达的欲望在不断地减少?
学生究竟为什么沉默?学生为什么选择沉默?
亨利. 华兹华斯.朗费罗说,“沉默有三种,一是不说话,二是无欲望,三是没思想。
而教师的“包容” 更让人觉得可怕。
这里所谓的包容,是教师不严格要求,降低标准,甚至在教学评价和指导过程中,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坚持原则。
准确地说,这里的“包容”绝非美德,而是一种纵容。为什么一些教师选择“包容”?
这里所谓的包容,准确地说,是教师不严格要求,降低标准,甚至在教学评价和指导过程中,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坚持原则。
为什么一些教师选择包容?欢迎朋友们跟帖分析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师道 岭南师范学院校园 Photo by Johnnie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