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手机:相关研究报告

最近,因为英国教育部的手机禁令,教室里的手机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其实,自留地君一贯的立场是:

放任自流,允许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随意使用手机和网络,肯定是错的!无论是校内,还是在校外,都是如此。

不过,一纸禁令,就以为万事大吉,也肯定是错的!甚至错得更多,错得更离谱。

作为家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研究人员应该加快研究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终端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和生产力工具。

想想看,今天几乎所有学校都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如果学生手里没有终端,那么,这些无线网络全覆盖岂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再说了,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终端,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作为课堂交互的工具和学生的生产力工具。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晨起阅读,读到2016年的一个研究报告,似乎可以有力地支持在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根据这个题为《不良沟通:技术、分心和学生表现》(Il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istraction & student performance)的研究报告:

很显然,“我们学校禁止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新禁令对学习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手机禁令相当于多上一周的课。

不过,在许多教育科技期刊上,应该也可以找到许多合理和科学使用移动终端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报告。

对这类定量预测,自留地君一直都非常怀疑。

这正是我们上一周在给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到教育科技历史的时候,谈到的“非显著性差异现象”(NSDP)。

在过去100年里,“非显著性差异现象”(NSDP)始终伴随着人类教育科技发展的全过程。

https://doi.org/10.1016/j.labeco.2016.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