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导师——沉痛悼念恩师杨永明教授

永远的导师
——沉痛悼念恩师杨永明教授

焦建利

               先生去了!2月25日上午9时,在西安,肝癌夺去了睿智豁达的他的生命。先生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春节前,养学师兄从西安来电话,说杨老师窝床病重。我还说有好些年没去看他老人家了,等我春节回来去看看他。后来因为一些事情,春节没回老家,就联系养学师兄,问及杨老师的病情,得到依旧很重的消息,想给先生电话,师兄说还是不要打了,先生接电话都不是很方便,大家都去电话,他会多想的。所以也没打,没想到这竟然成了永远地遗憾。刚过完年,先是养学的电话告诉我这个噩耗,接着广珠师兄也从青岛来电话,闻戈也发短消息告诉我这个不幸地消息。一个早上,我呆坐在桌前,脑子里一片空白。

               一进大学,就聆听先生的《教育心理学》课,课很生动,诙谐幽默地他总能紧密联系教育实际,使西方的学习理论与中国的教育教学实践浑然一体。当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先生是主管科研的系主任。在系里、在学校里,在学术圈里,先生为人谦和,深得大家的爱戴。不久前,读到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在其十卷本《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的第九卷《享受与幸福──教育随笔》第四辑 名家印象中,还有一篇题为《永远的老师──杨永明教授印象》的随笔。当年先生与燕国材教授、杨鑫辉教授、朱永新教授等都是力倡挖掘中国心理学思想的学者之一。

               大学毕业,有幸随先生修读心理学硕士学位,记得在《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总结会上,我对先生说,读书十多年,从先生的人格心理学课程中我知道怎么去读书了,而当时的教材,美国学者普汶的《人格理论》是我可以自豪地说认真读了的一本书。每次总是我们先发言,第一节课先生讲了导引,给我们布置了阅读和思考的任务。到了第二节课,先是我们谈阅读心得和思考体会,前面几位同学讲完,到我们后面同学讲的时候,我们只有讲和前面同学的看法一样了,当时先生很生气,批评了我们一顿,说我们读书不认真,不认真思考。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敢懈怠了。每周除了反复认真地阅读繁体字版本的教材几十页,认真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还要广泛参阅其他的著作和文章,一个学期下来,厚厚地5本笔记,至今我还珍藏着。春节前给我的学生开研讨会,我还提到先生的教学方法和先生的教诲。

               我的毕业论文是先生指导的,当时先生给我的任务是研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第一稿写出来,在先生书房里给先生汇报,他和我并排坐在书房的沙发上,认真地听我汇报,还不时和我讨论,甚至我弄错了的出处,先生也能当场发觉并指出。结束的时候,先生要我留了我的稿子,过了几周,又把我叫去家里,给我他写的审阅意见,还指出了文章中的许多细节问题。

               后来毕业,我被分配到外地工作,和妻子两地分居,家安在西安。每次回去见先生,先生总是过问我的调动情况,或给我写引荐信,或给他的朋友打电话。记得一次回西安,遇到师妹,师妹说杨老师要我联系他,他有事找我。给先生电话,原来是先生告诉我母校电化教育系需要一位教师,他已经向主任推荐了我,问我是否愿意回母校工作。后来,在先生的帮助下,我如愿回到了母校,并从此转入教育技术学领域。

               先生酷爱武侠小说,这在我们做学生的中间是都知道的。一旦我们谁有好的小说,就会拿去和先生交换。而先生每每都能从这些行侠仗义的武侠小说中看到人生的智慧和历史的逻辑。先生晚年的著作《人生十大矛盾》是先生一生的智慧,是深受读者喜爱的著作。先生学问深厚,涉猎广泛,及教育心理学、青年心理学、心理学思想史、西方人格理论、人生哲学、心理咨询。

               先生对于心理学的贡献无疑会得学术界的肯定。而先生的教诲,特别是他的严谨、认真、豁达、自信等等学术风格和做人的风格都让我们这些做弟子的受益终生。他老人家的去世,使我们社会、我们学界又失去了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对我和我同学而言,我们失去了一位恩师、良友和前辈,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遥祈先生冥福!

 

               注释:

               本文系Johnnie2005年3月1日撰写的悼念杨永明教授的文章,当时发表在母校的校友论坛上。2009年4月在网络搜索时,找到了这篇文章,先重新辑录在此,以志纪念。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