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On Charles M.Reigeluth & David Merrill

                   

Charles M.Reigeluth                                             David Merrill

              晚上EGG汇报我们与《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合作的系列研究中他自己所承担的部分的进展情况。在开始,EGG介绍了刚刚读到的一篇文章,浙江大学的盛群力教授在《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一期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赖格卢特论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与特征》。正好手边有这本杂志,就一边听EGG汇报,一边翻阅这本杂志,一边写这篇笔记。

              查尔斯•M•瑞格鲁斯(Charles M.Reigeluth),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 杨明翰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从1998年起执教于Indiana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Reigeluth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教学系统的再设计、任务分析、计算机仿真、教材评估、教学策略等方面。他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学习理论,包括:教学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 ETI)和仿真理论(simulation theory)。出版了《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型》、《行为中的教学理论》;和他人合著了《教学设计策略》、《教育和综合系统设计的系统化变化:一个新的教育技术》等书籍。

              1、盛群力教授写了,EGG怎么来写?

              最近,我们看到国内一些杂志都在开展这样的研究,发表这样的一些文章。这次盛群力教授和EGG不约而同都在研究瑞格鲁斯,我觉得这是好事情。盛教授研究并发表了这样的文章,其他人也可以发表。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从一个侧面介绍瑞格鲁斯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在对其学术成就与贡献的评价上,也自然会有各自的看法。因此,我觉得不期而遇都研究,不是坏事情。

              2、到底应该怎么翻译Charles M.Reigeluth的名字

              在网络上检索了一下,分别以“赖格卢特+Charles M.Reigeluth”和“瑞格鲁斯+Charles M.Reigeluth”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前者只有94个页面,后者则有117个页面。这样看来,似乎更应该采用后种翻译方法。

              3、瑞格鲁斯的学术成就与贡献。

              EGG使用《继往开来:瑞格鲁斯教育技术思想探析》。他主要分三个部分来介绍。

              一、瑞格鲁斯的贡献。EGG将其概括为四个字“继往开来”:

                            继往
                            1. 精细化理论和启发式任务分析等理论的贡献、继承与发展;
                            2. 学科建设,促进了教育技术的成型);
                            开来
                            1、教育变革(教学设计从关注集体向关注个体转变)、混沌理论的引入
                            2、形成性研究方法(超越量化研究),研究方法方面的贡献
              二、瑞格鲁斯的局限:
                            1、 主要还是基于分析的思维和量化的方法
                            精细加工论(Elaboration Theory),也译为精细化理论。
                            2、教学设计:科学还是技术?
              几点评论:

              1、对贡献的概括比较有意思,与题目比较好的契合。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继往”与“开来”的关系:在开来中讲,瑞格鲁斯研究方法上的贡献之一就是超越量化研究,在局限部分又讲其研究主要是基于分析的思维和量化的方法。精细化理论真的是量化的吗?或者说是基于量化研究的吗?
              3、对其局限性的概括是否比较武断?建议将你这两个观点丢给瑞格鲁斯,看看他的反映和反馈。
              4、抓好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处理好两手材料。
                            a) 加快与瑞格鲁斯的邮件联系,将你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看他的观点与评论。
                            b) 多读一手文献,好好理解其思想内涵。
                            c) 多读二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看瑞格鲁斯;

              回应JIA的两个问题:

              1、作为系列文章,一致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2、我们研究的这些人物,除伊利教授之外,绝大多数都在职,其思想还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是否可以评价其贡献和局限。我个人的看法是可以的,只不过我们的评价和认识是基于他们目前的成就和我们对其目前成就的当前认识。当然,这种评价和把握是不容易的。

              第二位汇报的是大魏。Dan和大魏研究的是David Merrill教授。

              2004年夏天,我在香港以及广州与David Merrill一起相处了几天。那次,我出席了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那次会议上,David Merrill和Bernie Dodge教授同为Keynote Speaker。会议之后,他们一起顺访我们大学,并与我们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交流。这次,是David Merrill教授对我们学院的第二次访问。

              前些日子,从Dan的博客上看到,她和大魏与David Merrill教授的邮件联络还在进行之中。文献阅读和文章撰写还没完成。希望她们进展顺利。

 

扩展阅读:

1. 教学设计要有新视野——美国赖格卢特教授访谈
2. 认知教学设计理论比较框架
3. 细化理论:学习内容选择和排序的指南

图片分别引自Charles M.Reigeluth 与 David Merrill的主页,特别鸣谢!

一条评论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