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edagogy:APP教育学乱弹

qinqiang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八百里秦人怒吼秦腔”,可见一斑!至今未改! 那可是我的家乡戏曲啊。

记得读初中那几年,因寄宿于姑母家,受其全家影响,对秦腔几近痴迷,似乎曾因此而暗恋村子里在县秦腔剧团工作的那个邻家姐姐!呵呵!此乃题外话,这里按下不表!

APPedagogy 这个字是不是我首创,是不是我第一个使用,我不敢说。但是,这个字的确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这一点很肯定。

什么是APPedagogy呢?它是连个英文字组合而成的,前面的是 APP,是什么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后面的这个Pedagogy,读者诸君应该也比较清楚,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教育学,或者教学法。 OK,这两个合起来是什么呢? 你可以理解为基于 APP的教学法,或者说是APP教育学。

现在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学校,在一些企业的推动下,纷纷上马了不少“电子书包”项目,其中有不少选择了平板电脑。而平板电脑的精髓不在“触动”,而在APP。基于平板电脑的教与学,怎么可能里得开APP呢?

APP

可是,可是,问题来了。如何用APP来教?来学?应该用那些APP?这些问题,目前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传统的教育学中,无论是课程论,还是教学论,对这些自然是没有涉及了。这又是一个实践先行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iOS, Andriod?还是笔记本?

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苹果最近是非不断,谁是谁非,相比自有公断!从做工到用户体验,赢得不少用户喜爱。但是价钱贵,不少APP收费。基于Andriod的平板便宜,APP免费,这几年做工和用户体验也在急起直追。而笔记本的价格也在不断践行着摩尔法则。

有些地方的电子书包项目用了苹果,有些用了安卓平板,也有不少选用笔记本电脑。可是,究竟应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时候要着眼于那些问题?有没有一些针对性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这是一个问题。

2、到底如何教?怎么学?

这是一线教师最大的困惑。平板和笔记本进入教室,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少教师和学生手足失措,简直不知如何是好。每个学生桌子上多了自己的终端了,课本和习题本还是在那里的,教室里投影仪还开着,黑板时不时也能派上重要用场。看上那叫一个眩晕啊!

有了移动终端,教师和学生如何适应?需要改变那些“业务流程”和“教学行为”?或者说,有哪些APP是适用于教学用的?专门化的程度如何?适用性如何?

3、教学管理系统的问题

在笔者看到的电子书包项目中,普遍存在一个教学管理问题。不少老师选用BBS组织课堂互动和研讨。如果没有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组织如何进行?电子书包的课堂,岂不成了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场景?可是,目前有成熟的基于移动重点的教学管理系统吗?目前我还没看到。

4、通用性与个性化的问题

基于移动终端和APP的教学,势必会面临通用性和个性化的问题。那些学科适合?那些学科不适合?什么样的课程适合?什么样的课程不适合?共同的APP有哪些?具有学科特色和个性的又有哪些?对不同的老师和学生而言,通用性和个性化又该如何处理?

 

 

 

 

APPedagogy:APP教育学乱弹

2 评论

留下评论